文化中国行 | 长江宝藏:江西境内发现最早的“南昌”实物
青铜釭灯、“李姬家”铭文青铜豆形灯、“昌邑”铭文青铜豆形灯、青铜连枝灯、青铜雁鱼釭灯、豆形灯……南昌海昏侯博物馆收藏诸多灯具,这些造型精美的青铜灯均是从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的。其中一展较为特殊,上面刻着“南昌”二字铭文,是迄今江西境内发现最早的有关南昌的实物。
图源:洪观新闻
海昏侯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,汉武帝死后,次子刘弗陵继位,即汉昭帝。汉昭帝在位14年,21岁时病死。因其无子,霍光主持选帝,不少人建议考虑汉武帝唯一尚在人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。但刘胥身材高大壮硕,力能扛鼎,显然不会听凭霍光摆布,所以他力排众议,选择了昌邑王刘贺。
但刘贺只做了27天的皇帝,就因没能处理好和霍光的关系,27天就被废,被发回昌邑,囚禁在自己的府邸。待其精神身体都已经溃垮,不足为忌了,又移封豫章,即今天的江西南昌,降为海昏侯。
刘贺在三十余年的生命中,从王到皇再到侯,最后死于江西。
这盏从他墓中出土的豆形青铜灯,高约20厘米,铜质,圆形浅灯盘,腹壁微斜;柱形灯柱,上部呈竹节状;喇叭形灯座,圈足。“南昌”二字铭文刻在灯盘外壁与灯座正面。
有说法认为,江西南昌到了明代才定名为“南昌”,寓意“南方昌盛”和“昌大南疆”。但事实上,“南昌”之名还可以前推上千年。海昏侯墓地中出土的这盏青铜灯上的“南昌”二字,就是一个明证。
策划:冯秋红
文字:臧磊
AI制作:赵岑
相关文章
- 2025-04-18文化中国行 | 长江宝藏:江西境内发现最早的“南昌”实物